您好,欢迎进入某某纸糊模塑有限公司官网!

全国咨询热线

020-88888888

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外事

第一节 界 务

发布日期:2023-04-05 14:36浏览次数: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一、历史由来


公元1824年、1852年及1885年,即中国清代道光、咸丰、光绪年间,英国先后3次发动对缅甸的殖民战争,最终颠覆了缅甸贡榜王朝政权,占领了缅甸全境,并将其纳入先期(1849)即被全面占领的英属印度帝国的版图,区划为一个殖民省,推行殖民统治。同时,继续向北扩张,开始蚕食毗邻的中国西南边疆。从此,中英边界问题,包括果敢等边地归属问题,被提上了历史的议事日程。
公元1886年即光绪12年7月24日,英国为稳住刚刚被全面占领的缅甸政局,派造其驻华公使欧格纳,与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衔门,进行了会谈,形成了《英中会议缅甸条款》计5条的文约,成为英中镇缅界务第一个历史条约。该条约载明:承认英国在缅既得利益,即“一切行政悉听其便”,但缅甸仍被视为清朝的邻邦落属,“十年一贡的成例”,由英驻仰光省督履行。条约同时表明:北纬24度线以北,以及北纬24度线以南、萨尔温江以东地区,包括果敢,属于中国领土,英国不表示异议;双方同意共同勘界,保护彼此通商等。(参见《德宗实录》卷229)。
根据《英中会议缅甸条款》规定,似乎尚未危及果敢归属问题。因为果敢地处北纬24度线以南、萨尔温江以东,仍是清廷1840年册封的汉族土司行政区。但,英国殖民者,早已着手对果敢的侵占。比如1887年,英国殖民当局,首次以法律文书的形式,将果敢列人木邦土司辖区之一;1888年2月,英军耶斯少校率部进占果敢南端要塞滚弄;1892年,英国殖民当局派员深入果敢,调查户籍,核定“年上解木邦粮赋银400两”。(参见《扬家))。事实上,果敢已沦为被英国殖民占领的中国西南边地之一,已成为中英两国后来边地争执的又一焦点。
公元1894年即光绪19年2月26日,中国出使英、法、意、比四国大臣薛福成,在伦敦与英国外交大臣,续议英中滇缅界务商务问题,形成了一个《英中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》计20条的草案,提交两国政府核定批准。同年(1894)12月6日,中国出使大臣龚照暖在伦敦与英方,正式交换这个条约草案文本,成为中英滇缅界务第二个国际条约。条约陈明:中国放弃北纬25°35’线以南、伊洛瓦底江上游东岸地区的领辖权。英国将果敢、北丹尼即兴威木邦,划还给中国。但“未经双方议定,中国不得将车里(即西双版纳)及孟连的全地或片土让予别国”。按此一条约规定:当时果敢、北丹尼,仍属中国领土。


公元1895年即光绪21年12月2日,云贵总督松蓄,奉旨将江洪即车里所属动乌、

乌德两块边地割让给法国,以满足法国所谓调停中日战争的索求。对此,英国立即作出反应,抗议中国违背1894年关于“未经双方议定,不得将车里及孟连的全地或片土让予别国”的承诺,强迫清政府重新议定《英中续议填辑界务商务条款》。果敢与北丹尼等边地的归属问题,至此又成了悬案。
公元1897年即光绪23年5月6日,中英双方在复议基础上,由清廷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,在北京签署了《中英续议镇细界务商务条款附就的条约,作为1894年条约的修订和补充,实际上否定了1894年的条约,追使中国将昔马拱、北丹尼、果敢等边地,划给了英国。果敢,从此成为英属印缅殖民地的领主,涉及果敢的勘界问题,也因此陆续展开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二、涉果英中勘界


公元1898年即光绪24年12月2日开始,清政府派腾越镇台刘万胜及返南道台陈灿,分别会同英方勘界职官司格德,按照1897年英中镇缅界务商务条款附款的约定,首次会勘滇缅南段界线,即北起北纬25°35°腾冲西北尖高山,南至南阿河与谓公河交汇处的边界。这段边界,被初分为4段,依次会助。其中:
甲段界 尖高山至红蚌河与大盈江汇合处;
乙段界 红蚌河与大盈江汇合处,至南帕河与南汀河汇合处;
丙段界南帕河与南汀河汇合处,至南马河与南卡江汇合处;
丁段界 南马河与南卡江汇合处,至南阿河与泗公河汇合处。
涉及果敢的英中边界,为滇细边界南段乙段界的一部分。已知勘划涉及果敢的边界时,果敢摄政土司杨国正,中方龙陵厅含遮放、潞西、动板土司职官,镇康土州委派的永德动板绅者张泗源(又名张文清),耿马土司罕华基,孟定土司罕世杰,金场坝黄练头等双方地方官员或代表,也参与会勘。双方官员和随行计200余人。南段乙段界会勘结果,共垒下界桩石堆97堆,其中界线两侧双垒41堆,界线中央单垒56堆。其中,涉及果敢的是芒幸河(又称曼辛河)与怒江交汇处起,至南帕河与南汀河交汇处止;这一地段,全长约173公里。与当时的龙陵厅即今潞西市中山乡、龙陵木城乡、镇康州即今镇康县动捧镇、动堆乡,耿马土司勐英乡即今镇康南伞镇,孟定土司即今耿马河外乡等辖区,山水相连。其中与龙、潞是江水为界,与镇、耿、孟,则主要是陆地边界。
当时定界的基本原则是:根据各土司历史领属,以及地形特点,凡遇山岭,即以山脊、山口、山洼等分水线或合水线为界;凡遇江河,即以江河中心最深处为界;没有天然屏障和明显地表天然标志的地方,则垒石堆标号。有的则直接利用地表物标号,比如南天门山区第78号界桩,即今121号界桩,就利用名叫“高石头”的天然独立石标号;第82号,则利用名叫“一排树”的古树标号,即今125号界桩。标号使用中文与英文两种文字,并开列标号清单,注明座落,同时,绘出界线详图,经双方勘界大臣审核签字后,互换文本。据说因这段界线所经地区,多为历史上像族土司统治,多为像语历史地名覆盖地区,故又用英文和僚文双写清单,附于文本之后。同时,以汉语《千字文》,编列序号,以便查核。已知当时涉及龙陵厅(含速放、酒西、动极),以及涉及果敢怒江段的界桩石堆,标号为第51-65号;涉及果敢与当时镇康州的标号为第65-76号;涉及果敢与当时歌马土司的标号为第76-93号;涉及果敢与当时孟定土司的标号为第93-97号。至此,涉及果敢的中英边界,开始被视为已定界,并依此进行界务管理。但遗留间题甚多,比如过耕、过牧、过伐、过葬、过居、过道等等情形,长期悬而未决。
此次原定英中勘界计划,最终未能全线贯通。原因是自南帕河口即清水河起往南,英中双方在界线走向上,特别是对条约附款的理解上,发生分歧,因此,勘界划界于第十四章
1899年4月23日被迫搁线,前后历时5个月。遗留下的英中演缅边界历史状况,大致可分为5段,自北至南,其称谓如下:
△英中滇细北段未定界,指北纬25°35以北边界;
外事
△英中填细甲段已定界,指北自北纬25°35即尖高山起,南至红蚌河与大盈江交汇处止的边界;
△英中滇细乙段已定界,指北自红蚌河与大盈江交汇处起,南至南帕河与南汀河交汇处止;
△英中滇缅南段未定界,指北自南帕河与南汀河交汇处起,南至南马河与南卡江交汇处止;
△英中镇缅丙段已定界,指北自南马河与南卡江交汇处起,南至南阿河与泗公河交汇处止。
其中涉及果敢为第三段,即“英中滇缅乙段已定界”的南段,也就是北起芒幸河口,南至南帕河口这一段,全长约173公里,其中以江为界34公里,陆地为界139公里。其余界段,因不直接涉及果敢辖地,有鉴于“志以地段”的原则,不再逐一记述。
此一历史遗留的边界现状,事隔62年之后即1960年,方有缅中两国政府予以最终解1936年成册的《镇康县志初稿》,对1898~1899年中英边界有如下记述:“镇康县,与英缅之果敢县犬牙交错。滇缅界桩在本县界内者11棵,自怒江边起65号,至水沟头桩69号;又自水沟头至瓦窑山70号,两号之间,以山脊为界,中隔100余里;又自瓦窑山至石门坎75号交耿马界;此西南国界也”。
1989年成书的《果敢》,对1898~1899年涉及果敢段的英中勘界过程曾有如下评述:“当清廷与英人议定果敢订桩时,派来一位姓刘的军门(即刘万胜),为中国定界首席代表。此人染有烟瓣,早上习惯晏起,到双方约定时间,在某处开始立桩工作时,英方代表准时到达,等了一两小时,仍不见中方代表来,也无任何通知,在外交礼节上已是失礼,何况是英强中弱。于是,英人乘此良机,单方面决定了立桩地点,命工人动土工作。这时,刘军门才乘‘八人大轿’鸣锣开道而来,英人早已走了,只由通司(即翻译)告知已确定了立桩地点。刘大人自知理屈,只好胡乱向上级呈报了事。据故老流传,在果敢境内的界桩,被英人向中方推进不少,中国损失不少土地”。其次,“英国在立桩时,早有准备,于每个大桩附近10多英尺处,再立下一个小桩埋于地下深处,地上不留痕迹。只将小桩位置,说给距桩最近村寨的头人,要他们宣誓不得泄漏,并只能用口头传给后任头人,即使父子之间,亦不可使之知道。据英国人交待:到了两国边界发生争执时,才能由头人领负责当局去挖掘,里面埋有订约全文及详细地图等”。

另据1992年成书的《镇康县志》记载:“光绪29年(1903),英国单方竖立界桩,用钢筋混泥土制桩”。果敢人称其为“洋桩”。其规格是“先做好4英尺见方,高约1英尺的底盘;再于底盘中央竖立一桩,高4英尺,每边宽2英尺;成正方形,顶部略尖,利于防水。每桩东面刻有阿拉伯字号码,西面刻英文,在桩的四周遍植灌木丛树。
因清政府当时未派人会同英员,照垒石清单对立换修境内界桩,英人侵进中界内立桩者,为数不少。据民国3年(1914)界务调查,镇康界内有第68、72计2棵侵入中界;耿马界内有第77、80、84、88、89、93计6棵,侵入中界。此外,距离不符、界线侵越、越界霸占等种种出入,亦复存在”。又据1940年所立《动捧边事纪实碑》载:“负责勘界者,畏难苟安,草率敷衍”,“其错误实居大半”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三、涉果缅中勘界



缅中邦交
1948年1月4日,缅甸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,成立了缅甸联邦
政府;1949年10月1日,中国推翻了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,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。
1950年6月8日,缅甸与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正式宣告建立邦交,发展平等互利的睦邻友好关系。1953年,经双边合作清剩,基本扫除了国民党流亡武装制造的缅中边界的暴乱。
1954年4月,中国政府首倡“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内政、平等互利、和平共处”的五项原则。同年6月,缅甸总理吴努和中国总理周恩来,发表共同声明,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,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。
1955年4月18~24日,作为5个发起国成员之一的缅甸,派出由吴努总理为团长的代表团,出席了在印尼万隆召开的首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。中国也派出了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代表团,出席了这次会议。会议在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下,终于通过了《亚非会议最后公报》,公报宣布“殖民主义是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”。并在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”的基础上,倡议以“和平相处十项原则”即“万隆会议十项原则”,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相处、友好合作的基础。会议充分体现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、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、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、保卫世界和平、发展各国人民友谊的共同愿望,史称“万隆精神”。万隆会议之后,缅中睦邻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展拓时期,为边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,开创了前提。据学者后来考证,奈温将军在任内,曾12次访华;周恩来总理在任内,曾9次访缅;被称为缅中关系史上的历史佳话。
见《列国志·缅甸》。
边界条约
1960年1月28日,缅甸联邦看守政府总理奈温访华,在北京与中国
政府总理周恩来,签订了《缅中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》及《缅中关于两国边界问题的协定》,正式提出了平等协商解决滇缅边界勘定的议题。同年(1960)4月,缅中两国政府总理,又在仰光发表联合公报,同意尽快解决边界问题。7月25日,中方首席代表姚仲明,缅方首席代表昂季准将,在北京举行缅中边界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,商讨勘界方案。10月1日,缅中两国在北京签订《缅中边界条约》,边界问题终成定案。条约主要

双方同意“对尖高山起至缅中边界西端终点”这段未定界,除片马、古浪和岗房地内容大致如下:
区外,按照传统习惯线定界。并且确定了“从尖高山到中细边界东南端终点”的划界原则。载明了全部边界线的位置。缅甸同意把1905~1911年间,被英军逐步侵占的中国领土片马、古浪、岗房地区,归还中国。双方决定废除1897年中英条约所定的缅甸对于中国领土动卵三角地即今木姐的“永租”关系,中国同意将这个地区移交给缅甸。缅第十四章
向同意把1941年中英两国换文划归缅甸的班洪、班老部落所属“1941年线”以西的辖区,划归中国。中国同意放弃1941年换文确定的参加经营炉房即今孟连山矿产企业的权利等。从此,缅中联合勘界定界,包括涉果界线重行勘定问题,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外事
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缅中建交及边界条约签订前后,双方各自对边界的历史与现状,均做
勘界准备
过相应的调查研究和有关准备工作。已知1955年4月,联邦政府边区行政管理局长苏敏上校,曾率12名官员及80人的警卫部队,由江西渡江,抵达果敢崇岗,并在土司杨振材陪同下,全面系统地踏看检查了界务现状,历时半个月。其间,曾“挖出几处小桩内文件带走”。此后苏敏又3次亲临果敢,视察边界等地理民情。1957年初,联邦政府军1个连,进驻果敢上六户崇岗街。1958年联邦政府军又1个连,进驻果敢中六户大水塘街,并将果敢地方划入“禅邦东北行政特区”统辖。1959年6月,取消包括果敢土司在内的边地土司世袭制,果敢地方组建以杨启智为主席,杨文瑞、彭积广为副主席的议事会。同时,成立联防队,由杨金秀任总督导,维持地方行政治安。1960年2月,政府军对长期在缅中边界抢劫鱼肉百姓的果敢东山麻栗林黄大龙,实施军事清剩,黄大龙仓皇南走永罗;次年冬,丧命于其“冤家”叶家宝旧部曹显义之手,涉果边界匪患,从此锐减。
已知中方,则于1957年8月,分地区分界段,对缅中边界现状,也作了实地综合调查。1960年5~6月,又派出民族工作队,再次作了摸底调查。为缅中边界勘定,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。勘界期间,缅中双方边防部队,还协调行动,对仍盘居在边界沿线的国民党流亡武装残部,实施了清剩,进一步为联合勘界扫清障碍。
1960年10月1日,为庆祝《缅中边界条约》的签订,缅甸联邦以吴努总理的名义,向中国边民赠送大米2000吨、食盐1000吨;中国政府则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,向缅甸边民赠送花布240万米、塘瓷盘60万个。实际上这些礼物早在8月底,已分别启运,9月底分别接收完毕,并由各自地方政府,分发给各自边民。至今果敢经历且健在的老人,对此仍记忆犹新。同一天,果敢、滚弄等地方官员,应中方邀请,曾前往孟定,加缅中边界条约签订的庆祝活动。
涉果勘界1960年11月,缅中双方联合勘界工作,分段全线展开。在缅中边界联合委员会的统筹下,实地工作机构名称叫“缅中边界联合勘察队”,下分为4个队。其中,联勘第一队,负责北段未定界的勘察,下辖12个联勘小组。联勘第二队,负责南段未定界即南帕河口至南马河口界段的勘察,下辖6个联勘小组。联勘第三队,负责尖高山至南帕河口已定界的勘察,下辖6个联勘小组。联勘第四队,负责南马河与南卡江汇合处,至南阿河与泗公河汇合处已定界的勘察。

Copyright © 2002-2022 老百胜纸糊模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备案号:ICP备63241111号网站地图

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
020-88888888